无菌次抛的制作过程中,对生产环境有哪些要求?
在无菌次抛的制作过程中,对生产环境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洁净度要求
生产车间需要达到较高的洁净级别,通常要符合 ISO 7 级(万级)甚至 ISO 5 级(百级)洁净标准。ISO 5 级洁净室意味着每立方米空气中大于等于 0.5 微米的尘埃粒子数不超过 3520 个,这样的高标准能最大限度减少尘埃等颗粒物对产品造成污染,确保产品在一个近乎 “一尘不染” 的环境下被生产出来,因为哪怕极其微小的灰尘颗粒都可能携带微生物或者混入产品影响其品质与无菌状态。
2、微生物控制要求
整个生产环境要严格控制微生物的数量,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类微生物都要维持在极低水平甚至趋近于零。例如,空气中的浮游菌每立方米一般需控制在个位数以内,沉降菌每皿(采用特定培养皿检测时)也有着严格限量标准。同时,像墙面、地面、设备表面等都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防止微生物滋生和传播,避免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保障无菌次抛最终的无菌性。
3、温湿度要求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无菌次抛生产也很关键。一般温度会控制在 18℃-26℃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有助于原料的稳定性以及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原料变质、设备故障等问题。湿度通常要维持在 45%-65% 左右,合适的湿度能减少静电产生,防止尘埃因静电吸附而增多,同时也利于保障生产环境中的各类材料、设备不会因湿度过高而受潮发霉,或者湿度过低产生干裂等不利于生产的情况。
4、人员及物流管理要求
进入生产环境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无菌工作服、口罩、帽子、鞋套等防护装备,并且要经过风淋等洁净程序,去除身上可能携带的尘埃和微生物后才能进入。在物流方面,原材料、包装材料等进入生产区域也需要经过清洁、消毒、传递窗等方式转运,避免将外界的污染物带入,保障整个生产环境始终处于严格可控的无菌状态。